武汉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10月,其前身是“汉口市立图书馆”,1953年正式更名为武汉图书馆。2000年12月搬迁至建设大道861号并对外开放。馆舍建筑面积3.2万平方米,设有借阅合一阅览室、青少年阅览室、报刊借阅室、地方文献阅览室、电子阅览室等借阅室(区),并设有多功能报告厅、多功能展厅、古籍修复和体验区、学术活动室等多个功能服务区,为读者提供免费多样化的图书馆服务。
武汉图书馆藏纸质文献近400万册(件),其中古籍22万余册(件),善本600余种,5000多册,碑帖、拓片5000余件,数字资源容量达到700TB,已建成学科门类齐全、虚拟与实体馆藏相结合,且以地方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。
武汉图书馆坚持“传承文明、服务社会”的宗旨,采取借阅合一、开放式、自助式、智能化的服务方式,使读者检索利用文献更方便、快捷。并建有汤湖分馆和城市书房、近100个馆外服务点、近200台街头与地铁站24小时自助图书馆;推出了武图微信、微博、手机APP“两微一端”及“云阅读”等新媒体阅读服务;打造了江城读书节、名家论坛、武图之声等“武图悦读”系列品牌活动,让图书馆服务充分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。
武汉图书馆重视发挥中心图书馆职能,已建成了以市级图书馆为业务中心馆、区级图书馆为区级业务总馆、街道社区图书室、特色书吧、城市书房为区级业务分馆、24小时自助图书馆、流动图书 馆和市级特色分馆为补充的“中心馆—总分馆制”的四级图书馆服务网络。
武汉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、全国首批“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”试点单位、全国首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,全国“全民阅读示范基地”、“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”等称号,武汉图书馆汤湖分馆被文化部授予“最美基层图书馆”称号,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“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”称号。